本期投资提示: 券商:本周申万券商 II 指数收跌1.01%,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08pct。1)资金活化与存款搬家同步进行。资金活化:10 月M2 同比+8.2%,M1 同比+6.2%,M2-M1 剪刀差持续收窄到2021年以来低位,反映资金的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活化的资金开始入市:2025 年10 月,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减少0.29 万亿、0.07 万亿,同时居民存款减少1.34 万亿,而非银机构存款增加1.85 万亿。从同比数据看亦是如此,2025 年10 月,居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减少0.34 万亿、0.18 万亿,居民存款同比减少0.77 万亿,而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增加0.77 万亿。此外,叠加上交所新开户数据,2025 年10 月,新增开户个人投资者同比高基数下-66%,环比-21%,而新增开户机构投资者同比+10%,环比-29%。2025 年10 月居民存款、非银机构存款数据和新开户数据背离(开户数减少,非银机构存款增多),说明在银行因净息差压力对三、五年期大额存单供给走弱后,居民存款正切实从传统银行储蓄向资本市场搬家。2)信用交易需求持续旺盛,多家券商上调融资上限。根据中证数据有限责任公司,10 月市场新开两融账户13.02 万户,高基数下、受国庆中秋长假叠加市场震荡影响下环比-36.61%,但绝对值仍为年内第4 高。目前市场两融余额已从年初不足1.9 万亿攀升至2.51 万亿元。对此,多家券商公告上调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为个人投资者杠杆入市提供弹药:1)招商证券董事会同意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 亿元增至2500 亿元(+1000 亿元,3Q25 末融出资金1293 亿元);2)华泰证券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同期净资本的3 倍(按3Q25 末数据算上限为2865 亿元,3Q25 末融出资金1698 亿元);4)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从400 亿元提升至500 亿元(+100 亿元);5)陕西证券将信用业务使用自有资金上限从100 亿元提升至110 亿元(其中两融上限从80 亿增至100 亿,股质上限从20 亿下调至10 亿);5)华林证券年内两度上调融资类业务总规模上限(目前上限80 亿元,同时把融资保证金比例提升至100%);6)兴业证券董事会通过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议案,具体数据未披露。上调融资规模上限一方面可以扩大市占率,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好服务高净值客户。 保险:本周申万保险II 指数收涨2.63%,跑赢沪深300 指数3.71pct。1)11 月14 日,金管局公布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表。截至9 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7.5 万亿元,较6 月末/24年末水平分别+3.4%/+12.6%,增速依然亮眼;细分结构来看,人身险/财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分别达33.7 万亿元/2.39 万亿元,较6 月末水平分别+3.5%/+1.8%,较24 年末水平分别+12.6%/+7.5%,增速稳健。2)险资3Q25 二级市场权益资产配置规模提升8640 亿元,占比qoq+1.9pct 至14.9%。从资产配置结构来看,截至9 月末,险资银行存款/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长期股权投资配置规模分别达2.86/18.18/3.62/1.97/2.84 万亿元, 环比-5.3%/+1.7%/+18.0%/+18.8%/+3.3%;配置占比分别达7.6%/48.5%/9.7%/5.3%/7.6%,环比-0.7pct/-0.8pct/+1.2pct/+0.7pct/+0.0pct。险资二级市场权益(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配置规模合计达5.59 万亿元,较6 月末/24 年末分别提升8640/14863 亿元,预计主要受益于险资持续提升权益配置规模及3Q25 权益市场表现亮眼;截至9 月末,险资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较6 月末/24 年末分别+1.9pct/+2.6pct。展望明年,我们预计险资入市趋势仍将延续,看好其对资本市场表现的积极影响。 投资分析意见:券商:我们推荐两条投资主线,1)权益市场吸引力提升背景下,券商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将直接受益,我们重点推荐广发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东方证券等。 2)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的标的,我们重点推荐国泰海通、中信证券;海外业务优势显著的标的,我们重点推荐中金公司H。保险:板块“高弹性”标签进一步夯实,推荐中国人寿(H+A)、中国人保、中国财险、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友邦保险,建议关注中国太平。港股金融/多元金融荐:香港交易所、中银航空租赁、江苏金租、远东宏信。 风险提示:保险: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2)资本市场波动;3)长端利率下移;4)大灾影响超预期。券商:1)经济下行;2)流动性收紧;3)券商间并购重组推进不及预期;4)部分券商存在因并购重组产生商誉或其他资产减值计提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发表评论
2025-11-17 10:38:59回复
2025-11-17 02:20:30回复
2025-11-17 10:50: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