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日前,安硕信息(300380)披露了深交所对公司再融资问询函的长达近百页的回复报告,就其拟募集不超过6亿元资金的定增计划进行详细说明。这家曾在2014年至2015年间因误导性陈述被证监会处罚、被央媒点名批评的公司,如今再度押注AI转型,引发市场对其战略可信度与执行力的高度关注。

  此次,公司计划将资金投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信贷系统”“全面风险数智化管理平台”“数字金融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监管层对其低盈利水平、高企存货及激增应收账款等问题的连续追问,以及其历史上因虚假宣传、概念炒作被处罚的“前科”,使得此次转型备受市场质疑。

  押注AI金融

  监管质疑是否“重复建设”

300380,百页长文回应深交所追问,说清了吗?  第1张

  问询函回复显示,安硕信息此次募投的“智慧信贷系统”与“风险数智化管理平台”旨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品升级。公司称,新系统将“新增四个模块建设:智能尽调报告、客户风险评估、智能资金流向监控、智能数据和制度助手”,并对11大核心模块进行智能化升级。

  然而,监管层首先对项目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并请发行人补充说明“是否存在重复建设”。

  技术可行性是此次问询的另一焦点。监管要求说明“募投项目所需及发行人已有的技术的比较情况”。公司回应称,已在A3 Cloud技术架构上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新项目将实现“从‘流程驱动’到‘智能决策驱动’的技术跨越”,并表示“项目实施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根据公司预测,智慧信贷系统与风险数智化平台达产后将分别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与1亿元。公司根据大、中、小型客户数量及合同金额进行预测,但监管对预测依据的充分性提出质疑。

  然而,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也伴随着显著的财务压力,募投项目将带来大额新增折旧摊销。根据测算,项目完全达产后,安硕信息每年新增折旧摊销约7168.79万元,占预计营业收入的5.08%。安硕信息表示,如果未来市场环境或市场需求出现重大变化,募投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公司则存在因募投项目实施带来折旧摊销增加而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盈利能力疲软

  监管追问亏损原因

  在技术可行性的背后,安硕信息自身的盈利能力则是监管层关注的另一大焦点。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295.47万元、-5346.32万元、653.61万元和395.43万元,直至2024年才勉强扭亏。这一持续疲软的盈利表现,无疑为此次转型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面对监管要求“量化说明报告期内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的追问,公司将原因归结为“受宏观环境影响,导致出现项目交付效率和验收效率较慢的现象,进而使得营业成本增加及资产减值损失较高”。不过,公司同时强调,“相关不利影响因素已逐步消除”,2024年以来业绩持续改善的趋势为此提供了佐证。

  除了盈利能力,公司的资产质量同样受到严格检视。

  对于监管关注的“相关减值计提充分性”,公司披露了主要项目的减值计提情况,并表示“对于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度开展工作的项目,导致成本较高以至亏损,公司已按照存货跌价政策,足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同样引发关注的还有公司应收账款的激增。对于监管要求说明的“最近一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大幅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问题,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系“公司经营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公司客户主要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较长的审核周期”。

  为打消疑虑,公司强调已“严格按照会计政策足额计提坏账准备”,且主要客户“信用资质良好,未见存在显著经营恶化情况”。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安硕信息此次6亿元定增计划能否顺利获批,不仅取决于募投项目的技术可行性,更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财务风险控制密切相关。金融AI领域虽前景广阔,但技术迭代迅速、竞争激烈,企业需谨慎评估投入产出比。

  该人士进一步提示,深交所的细致问询已揭示出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正如公司在风险提示中所言:“一旦行业出现重大技术革新,公司将面临产品研发路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风险。”

  在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安硕信息能否凭借此次AI转型实现技术突破并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仍需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历史警示

  前科累累的“概念炒作”劣迹

  值得警惕的是,安硕信息并非首次以“战略转型”为名推动资本运作。2014年至2015年期间,公司曾因一起影响恶劣的误导性陈述事件被证监会立案处罚,成为A股“概念炒作”的典型反面案例。

  彼时,公司董事长高鸣、时任董秘曹丰与东方证券分析师合谋,通过密集释放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利好消息——包括设立征信子公司、西昌安硕易民等多家相关公司,并配合券商分析师向超百家机构发送万余封夸大邮件,将公司包装成“互联网金融龙头”。

  此举吸引221只公募基金抱团买入,最高持有74.84%流通股,推动股价从2014年4月30日28.30元一路上涨至2015年5月13日450元,区间涨幅达到15.9倍。

  然而,监管调查揭露,其宣称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实为“空壳”,相关收入仅137万元,占比不足1%,公司却隐瞒业务停滞等关键事实。2016年,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其行为构成误导性陈述,对公司及责任人处以罚款。此后,公司股价在2015年8月暴跌至38元,市值蒸发超90%,跟风投资者与基金损失惨重。

  近十年来,安硕信息未再有重大资本运作,直至此次再度抛出AI转型计划。